你的位置:十大足球网址 > 新闻动态 > 德国反省二战比日本强?错!德国八十年代就强迫美国总统拜祭纳粹
新闻动态
德国反省二战比日本强?错!德国八十年代就强迫美国总统拜祭纳粹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39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【引言】

在互联网中,有种观点称德国二战后反思优于日本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关于日本反战问题,争议焦点在于历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。

在德国,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,甚至美国总统也曾亲自参拜。

【一、比特堡丑闻】

1985年5月5日,即“欧战停战四十周年纪念日”前夕,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德国总理科尔陪同下,访问德国并祭拜了比特堡的科尔迈斯霍厄军人公墓。

别国元首访问时祭拜军人公墓并不罕见,但里根祭拜比特堡公墓显得“不合时宜”,且无论何时,他都不应参拜科尔迈斯霍厄军人公墓。

该公墓专葬1944年末“突出地带战役”阵亡德军,含德国国防军及49名党卫军冲锋队队员,后者墓碑上标有显著的SS标志。

突出地带战役由党卫军发起,该部队曾以围捕抵抗组织为由,在法国一村庄屠杀642名村民,含207名儿童。科尔迈斯霍厄公墓内的党卫军士兵,均为恶徒与罪犯。

里根不介意参拜科尔迈斯霍厄公墓,毅然前往以报恩。此前西德顶住苏联压力,让美军部署中程弹道导弹,这便是他此举的原因。

另一方面,德国总理科尔成为西欧首位明确支持里根“星球大战”计划的领袖。西德的《世界报》称两人已成同盟,故科尔要求里根祭拜党卫军士兵,已非难以想象之事。

简而言之,西德行为源于美国纵容,但二战中德国也给西方国家带来重创,因此西欧人民在情感上对此难以接受。

【二、后果】

1985年,《华盛顿邮报》调查显示,55%美国公民反对里根访科尔迈斯霍厄公墓。因党卫军二战时对犹太人伤害巨大,众多犹太知名人士及二战老兵共同反对里根此行。

美国二战老兵反应尤烈,超越犹太人,认为里根总统极不理解二战历史意义。除美国外,欧洲的反应更为强烈。

里根总统行程公开,英国议会4月底即反对其行为。100名议员签署动议要求取消行程,同时,西德内部对里根总统的行为也存在不同评价。

前总理勃兰特称里根总统的计划表“或不合适”,是“破坏性举动”。为应对舆论,里根总统妥协,增加参观贝尔根-贝尔森集中营行程。

里根总统原本无意参观集中营,态度明确。此事反映西方,特别是欧洲,对德国反思罪行有一定要求。

若德国有“复兴纳粹”之意,西方将联手抵制。东方则不同,主要受美国态度影响。美对德国反思的态度与欧洲相近,但对东亚日本却大相径庭。

德国因差别而显二战反思深刻。然而,德国人的真实想法,唯有德国人自身才能洞悉。

【三、德国反思并不充分】

2015年,德国上映了无厘头喜剧《希特勒回来了》,片尾中,扮演希特勒的演员乘车穿过柏林街道,未透露是拍摄,汽车悄然行驶于大街小巷间。

街上德国平民对希特勒反应不一,有怒骂、竖中指者,也有拍照、微笑乃至行纳粹礼者。德国民众态度各异。保守派总理科尔1982年上台后,德国反思出现倒退。

德国保守派持续试图篡改历史,为希特勒辩护,但因欧洲阻力巨大而未成功,但这不表明他们放弃为希特勒开脱罪责的意图。

从《希特勒日记》到比特堡丑闻,德国保守派的种种作为显露无遗。德国影视常从人性角度描绘,观众常发现剧中的德军形象并非全然负面。

这么做的原因不明,但明确的是,德国右翼势力正迅速重新掌控局面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景德祥在《学习月刊》2005年第7期中阐述,二战后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。

严岩于1985年第11期《世界知识》上发表文章,题为《比特堡军人公墓》,探讨了该公墓的相关内容。

谷隆·里根为何选择冒险访问比特堡?《国际展望》1985年探讨其动因。



Powered by 十大足球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